正如恭亲王所说,京都里面馆子很多。
要说最大的酒楼茶馆,一共有三家,分别是福来酒楼,一品斋、桃然阁,除此之外,还有大中型酒楼十八家,皆各有特色,再往下,那就数不胜数了。
除了这些店铺之外,在大街小巷的闹市,还有许许多多专门卖吃食的摊位。
沿着街看过去,路的两边都被做生意的占满了,一张方桌、四条长凳子就是一个摊位,卖豆腐脑的、卖浆水面的,卖馄饨的、卖汤圆的、卖水饺的、卖米线的、卖凉皮的、卖饸络的……应有尽有。
其余还有不饱肚的特色小吃,糖人、丰糕、密三刀、菜煎饼、糖葫芦、水煎包、花饽饽、烤肉串……样样俱全。
自康熙登基后,国事繁忙,这还是头一次出皇宫,看到如此繁华热闹的的民间景象,心情也跟着好起来。
但摆在外面、人来客往的摊位,康熙是压根不考虑的,人太多太挤,他有洁癖。
恭亲王自然知道这点,他也不敢乱让皇上吃东西,吃出问题怎么办。
想着,以皇上的身份,纵是微服私访,也得去最好的馆子。
他算了一下。
桃然阁吃□□美,环境雅致,多是文人雅士的去处,可皇上在宫中,什么精美的吃食没见过,且这次出来又不是来选拔人才的,所以桃然阁被他率先排除了。
一品斋环境和菜肴都不错,但消费是有门槛的,里面朝中官员居多,下值后常去那里集聚。今天休沐,保不齐有许多大臣在,自己把皇上带去了,万一出什么问题,自己就得倒霉。
那剩下的就是福来酒楼,里面经营各地菜系,客人亦来自四海八方,那是个沟通交流消息的所在,皇上说不准会觉得挺有意思。
他想着,一路将康熙带去了福来酒楼。
但奇怪的是,今天福来酒楼的客人并不多。
恭亲王顺利订了二楼一间靠窗的雅间,刚和康熙坐下,就听到隔壁雅间有人在说话。
恭亲王正要起身找店家处理此事,康熙打了一个手势制止住他。
“坐下,不要妨碍其他人。”
“哎。”
恭亲王顺势坐下,心中却是一喜,带皇上来这里果然来对了,民间吃食再新鲜,对于胃口养叼了的皇上来说,最多也就尝试个一两筷子。
要想让皇上好好吃饭,就得先把皇上的注意力给吸引走,听壁角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皇上一边吃饭,一边听着旁人的八卦,不知不觉间,说不定能多用几筷子。
他自己常常到福来酒楼吃饭,就是因为这个。
所以恭亲王进来时,看到今天福来酒楼没多少客人,还有些失望,这会儿心却放下了。
他压低了声音,不动声色的为康熙安利。
“皇兄,这福来酒楼的菜在京都数这个,”
他竖了竖大拇指,“因此福来酒楼在京都名气很大,来的人什么身份都有,包括王亲贵族、名门世家、江湖豪客、以及外地来京都行商的……”
“所以有人在这里谈论事情也算稀松平常,咱们吃咱们的,不用管其他。”
说着,便替康熙布菜。
康熙压了压手,示意他不要发声。
他方才听隔壁的声音,似乎是两个年轻男女,女子声音还挺好听的,婉转如黄鹂鸟,他不禁来了兴趣,想细听听他们在说什么。
这听壁角的事康熙还是头一次干,但干的还是挺熟练的,一点儿没有不好意思。
笑话,他是天下之主,天下都是他的,听个壁角算什么。
…………
隔壁。
如果温吟婉在的话,一定能认出房间里的两人,就是害死原主的渣男赵国风和原主堂妹乌雅·秀容。
赵国风这会儿脸上不太高兴。
他方才听乌雅·秀容说,“二伯家准备给堂姐相亲”,他刚听时不太信,觉得秀容在吃醋。
乌雅·吟婉已经进宫当宫女了,宫里戒备森严,怎么相亲,且他知道,乌雅·吟婉性格懦弱内向,哪儿有那个胆子敢触犯宫规?
所以他也不生气,见乌雅·秀容今日穿着一身粉色旗装,衬得人俏丽若三春之桃,心被勾得痒痒的,忍不住抱住她纤细的腰肢,好生亲密了一会儿。
乌雅·秀容羞红了脸,见他行动越来越孟浪,赶紧推开他,整理了一下衣服,继续说正事。
“真的,国风哥哥,秀容怎么敢骗你?”
“我听爹爹说,前一阵子,二伯常和人传信,有几个曾经下属家的长辈带着小辈登门造访,只是做的极为隐秘,似乎不欲人知晓。”
赵国风依旧不以为意:“那能说明什么?”
乌雅·秀容说:“二伯膝下只有堂姐一个女儿,连儿子都没有,不是为了她,怎么敢冒着再次被参奏的风险,一个个面见曾经下属?”
“何况,前阵子宫女和家人团聚,二婶进宫去见堂姐了。”
“你说真的?”
赵国风听得皱紧眉头,乌雅·吟婉相貌平平,他一直觉得配不上他,压根不想要这门亲事。
但到底乌雅·吟婉跟他订过亲,他不要乌雅·吟婉,也容不得乌雅·吟婉以后跟别人,所以才故意趁着内务府选秀之际,撺掇家人退了亲。
想着只要乌雅·吟婉进了宫,便暂时没办法许配人家。
等她五年后出了宫,年岁已大,无法再行婚配,他到时候虽已娶了心上人秀容,但可以将乌雅·吟婉纳为小妾。
一方面算是回报乌雅家之前的恩情,一方面是出于男人的洁癖。
当然,他对乌雅·吟婉没有那方面心思,碰是不会碰她的,也就是给她一个妾室的名分,把她放在后宅养着罢了。
可没想到乌雅·吟婉这般不知羞耻,在宫里当宫女,还想着勾搭禁军侍卫?更可气的是,乌雅·威武和柳氏不但不反对,还大力支持?
真是门风败坏,幸亏他早早退亲了。
…………
这厢赵国风气的七窍生烟,那厢恭亲王却出了一额头的冷汗。
喂,他只是带着皇上出门,顺便听个八卦,促进一下皇上食欲,怎么就好死不死的遇到这种事?
宫女和侍卫互相勾搭,还有官员父母从中联络,这可是前朝后宫一大丑闻呐!
谁不知道,宫女进了宫,那就是皇上的人,即便皇上不要,那也不能暗地里给皇上戴绿帽子……
从方才乌雅·秀容提及“宫女”二字开始,康熙的脸就沉了下来,这会儿更是黑的不能再黑。
他把手中筷子重重拍在桌上,咬紧牙关。
“去查。”
“是是是。”
恭亲王见状不妙,忙不迭的答应,立即吩咐人去探查此事了。
但现实和电视剧演的是两个样子。
电视剧里,皇上想要查清一件事,发话下去,很快就能查个水落石出。
现实中,要想查清楚整件事,却需要时间。
恭亲王重新坐了下来,小心翼翼劝解:“皇兄,您先不要生气,现在只是听到隔壁两人的只言片语,尚且做不得真,即便是真的,不过一个小小宫女,暗中处置了就是,何必因此影响心情?”
康熙的脸色依旧不好。
他在意的当然不是一个陌生宫女,而是底下人对皇室的态度。
那个被称为“国风哥哥”的,似乎觉得进宫当了宫女,女子这一辈子就毁了?
而且,他的相好“秀容”还很同意他的看法。
明明让上三旗包衣家的女子入选宫女,伺候皇室,是对他们家族的恩典。
不知好歹。
康熙这个上位者的想法,是满洲八旗贵族统一的认知。
在当朝,论及出身高低,依次是:皇帝>满洲上三旗贵族>下五旗贵族>上三旗包衣>下五旗包衣>普通汉人。
也就是说,包衣的地位凌驾于一众汉人,甚至还享受着许多特权。
而能给他们这个地位,就是因为包衣作为八旗家奴的身份。
不给皇室当奴才,养这些包衣做什么?
现在让他们牺牲家族里个把女子,入宫当五年的宫女,他们还不乐意了!真是岂有此理!
康熙深觉皇家威严被挑战了。
他心情不好,饭也吃不进去,一甩衣袖,直接回宫去了。
这一趟下来,康熙的低血糖症状不但没有缓解,还平白生了一场气,回宫后,他就病倒了。
皇上这一病,朝野上下如丧考妣,甚至惊到了在外礼佛的太后。
太后来不及回宫,隔着大老远距离,颁布了一道懿旨:凡宫中庖人或太医能治皇上厌食者,赏银一万两,赐食邑千户。
懿旨刚一传回宫,别的地方倒无所谓,御膳房先炸了。
本来吧,御膳房的庖人要想往上再升,比登天还难,只能走管事路线,但内务府管事位置极有限,且都被有家世背景的人占着,庖人很难立下功绩,所以基本无望。
所以一般来说,宫里庖人也只想多攒些钱,到了年纪出去做点买卖,当个富家翁。
现在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只要能治好皇上的厌食症,这辈子能直接舒服的躺平了。
搁谁谁不心动?
但心动也要有本事啊,皇上就是不爱吃他们炒的菜,才得了厌食症的。
一众庖人激动过后,不禁又灰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