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迷屋 > 人在北宋,吃瓜勿扰! > 第15章 一听就像是范仲淹的话~

第15章 一听就像是范仲淹的话~

苏景和还没在心里思考多久,就有人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

此人一脸正气凛然,看起来像是个难啃的硬骨头,出列的两三步走得掷地有声,开口说的话,让苏景和直接无语住了。

“陛下,这李元昊原和辽有旧,不如我们送点东西,扶持一下,让他和辽国相抗……”

【哟,驱虎吞狼,也是被我看见北宋荀彧了。】

心声是在夸我啊!

站出来的王大人挺直腰杆,等着苏景和接下来的夸夸。

来吧,夸我吧,像我这样聪明的人,值得所有的夸奖!

余光瞥过同僚,有人惊讶,有人懊恼,王大人只觉得自己捡了大漏,被快一年没有出现的心声,再次出现就是夸他,他一定会在陛下、在吕相等人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加官进爵近在眼前了!

【人家三国的是荀彧,你在大宋,就叫你狗货吧,真的蠢得像猪。】

夸得好……哎?不对!叽里咕噜说什么呢?我是让你夸我,你……

说得什么东西?凭什么骂我!

王大人当场红温,贼眉鼠眼地看了同僚们一次又一次,试图抓到那个心声是谁。

此时苏景和应当感谢吕夷简,把他是那个的消息隐藏在了少数聪明人中间,还故布疑阵安排了不少人装,所以像现在跳出来的这个平时勤勤恳恳对大宋的蠢货,就不知道他的真身,不然也由不得他在朝堂继续嚣张了。

【大宋的状态风雨飘摇,和人家曹操的状态能一样吗?人家曹操去狼吞虎,因为人家不是任人宰割的猪,但大宋有你这个蠢猪,自己把自己的东西往别人那送,真是疯了。】

王大人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变红、变青紫,他本来还想挣扎一会儿,同僚压根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当即就站了出来,提出了自己的“新鲜观点”。

“陛下,臣以为,多一个敌人不如直接把敌人按死在最弱小的时候,派兵去打他们,现在下手还能打一个措手不及。”

【对,现在翻书还来得及,我们华夏自古以来讲究师出有名,汉武帝都要先安排使者去欠揍挨打被杀呢,现在安排你吧,正好对方对我们有企图,肯定会把你杀了的。】

这话说的让人心里慌慌的,站出来的这个人更是缩了缩脖子,像是这都能被人砍了一刀一样。

他这怂样看在别人眼里,有人庆幸自己没站出来当这个靶子,也有人不信邪。

“有人怕奇怪的声音,我不怕,有些话我是一定要站出来说的。”

这个人还特地做了个开场白。

【怕什么声音?流言蜚语吗?确实,史书上不好记载。】

一句史书,不仅格局打开了,这人的眉宇间也多了一丝犹豫。

他不信这个声音是人,他是认为是神明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和这声音也太像了,他站出来是自信自己没有做过什么不能见光的事情。

但……

以后万一做了什么糊涂事呢?不能也给我抖落出来吧?

这人是真的想得怪长远,声音都因为自己的揣测变得发虚,很怕听到以后变得堕落的自己。

“陛下,臣以为,国家之事不可草率,这李元昊一开始就和辽的矛盾比较大,我们大宋以不变应万变即可,等对方有什么手段,再做应对也不迟。”

他说完,下意识等的不是陛下的反应,而是心声会对他有什么评价。

【以逸待劳吗?哈基宋真有你的。】

应该是好评吧?听得人嘴角上扬,但下一秒笑容又消失在了脸上。

【等着吧,和我一起等着,按照这个情况,再等个七八十年,大宋就要要挨打了,到时候接着等,不过这个年纪也活不到一百来岁,啧,怎么不算是等待的幸运呢?虽然没有功劳,但是也没有错啊!】

这话一出,没有人再尝试要说什么才会让这声音满意了。

大家伙都不满意了。朝堂上人满为患,却有一种无人的寂寥感,最上面的宋仁宗尤其感觉窒息。

无他,这样散发着不详气息的话,配合着众人的低头沉思,像极了大家在为大宋默哀。

这不对劲吧?

宋仁宗都想叹气了,咳嗽了两声。

最后还是韩琦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诸公的话各有可取之处,但人不能只进只退,国家亦是如此,盲目冲锋或者坐以待毙都不可取,不如先做好防御,边疆守备力量优先提升上来……”

韩琦洋洋洒洒说了一堆,关于发展军事力量的事情。

和他上次说的时候完全不同了,当时的朝堂上看向他的目光如刀似剑,而现在不少人开始认真倾听,似乎在寻找其中的道理,更有人频频点头,如遇知音,这部分有不少是新提拔上来的新人。

苏景和也听得入迷,他虽有后世的高瞻远瞩,知道再硬不如手里的枪杆子硬,但具体要怎么发展军事,他是真的一窍不通的。

唯一参与过的“军事训练”,是每次学校安排的军训,真用现有的记忆来培训大宋的兵,也不实际。

韩琦说得就很好,桩桩件件的,都让人耳目一新。

比如提高中层将领的待遇,让底层更有发展积极性这些。

“不能白白花钱吧?”也不是所有人都高兴地,比如户部的就不太满意。

户部一群人,左听右听,在韩琦这长篇大论里面只听到了一个字“钱来”。

“国库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

【没事,存着吧,别用,国库的钱虽然不是大风刮来的,但是相信大辽、相信西夏,相信咱们大宋的实力,以后会战败给人送钱的。】

一下给人心头又扎了一刀,出来的户部侍郎都有些痛恨自己了,为什么嘴这么快。

【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相信我们大宋,难道大宋只有战败送钱吗?笑死,战胜了也给人送钱,就是这么钱烧得慌也不发展发展军事力量。】

可恶,这人一点也不懂我们大宋的节奏!

户部侍郎一下被说破防了,在心里狂怼。

战败了送钱,是给我们大宋一个喘息的机会!

战胜了送钱,自然是展示我们大宋的国力!

可恶,可恶……可恶的人,就不能少说两句吗?

户部侍郎回到自己原位的时候脚步都踉跄了,被同僚扶着才勉强好好站稳。

“搞,我们大宋一定要好好发展军事,边防力量更是要增强。”

宋仁宗表情严肃,一点都不带心疼钱的。

“待遇要提上来,武器装备更要准备好,绝对不能让将士们心寒!”

【还是我们陛下高瞻远瞩,舍不得钱套不着狼,这钱反正要花掉,我们自己花了,拼一把,未必以后还要当周围人的存钱罐。】

苏景和夸得宋仁宗面色红润,要是现在能够花钱,他都要花钱让军队当场给他训练一下,在苏景和面前好好展示一波大宋的英武不凡了。

大宋其实也没有他印象里的那么差!

【不过宋仁宗是好说话的,现在说要发展,要是投入了进去没有回报,估计又不想发展了,哎……】

“陛下,臣愿意前往边防地区,给我们大宋出一份力!”韩琦又是第一个开口的,他是真的主战派,想要大宋打出自己的实力,让周围人看看,大宋早已今非昔比,不再是真宗朝的时候了!

【韩琦啊,果然是韩琦。】

苏景和也了解韩琦,就是……

【韩琦的军事才能也一般。】

韩琦头皮都发麻了,他在此之前根本没有进行过军事方面的事迹,虽然他真的很想要为大宋出力,但是他目前认为的,文官上前线最好的就是,只看不说不乱指挥,不外行指导内行。

但!但!

听这评价,像是见过他的军事水平一样!

不光是韩琦,吕夷简都震惊了。

苏景和这一年来的所有心声,他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的,也隔三差五去那边看过苏景和。

这个人的好奇心是很重的,有时候看到他觉得很突兀,甚至会当天开始用他那个“大数据许愿法”,然后那神器也是有求必应,直接告诉。

但也没有说告诉“未来”的。

这……

【不过韩琦的运气也挺好的,过两年西夏打大宋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韩琦带着他的小伙伴范仲淹,两个人在陕西可是抓到了大宋难得的军事奇才,狄青!】

啊,原来我这么有用。

韩琦面带微笑,已经想好等他去陕西……

不对,一定要他和范仲淹一起吗?

韩琦想着范仲淹,这个家伙一开始是自责内疚自己居然和一个辽国的探子掏心掏肺了那么久,加上想要试探性了解一下这个心声的范围是多远。

当然,后面知道了距离差不多在方圆十公里以内的同僚才能听到,要有官职。

而且很神奇的一件事,一公里以内强制听到,以外的部分,如果本身不知道,那有可能就听不见了。

当然,这压根就不是范仲淹查出来的,这个家伙,在上报了一些事儿,走吕夷简的渠道,通过苏景和知道了原委后,就做基层工作上瘾了。

乐不思蜀,压根不想回来。

脑子里是对范仲淹的控诉,但韩琦明面上一点没看出来他有被苏景和的心声影响到,条理清晰地表述着自己的观点。

“我们大宋目前的问题就是没有系统化地对将领还有士兵进行过训练,很多底层的新兵,不仅没有上阵经验,平时也是找赚钱的机会多过他们进行提高自己实力的训练,这样的兵在战场上,有临阵脱逃的风险,哪怕不脱战,也很难打败辽国那些久经沙场的兵。”

“这话你说得容易,训练总是要有地方的,哪里能够允许让这样一群人,每次聚集着东跑西跑呢……”有人站出来,韩琦还没开始说训练的事儿,他就先说了军营人多的不稳定性,甚至因为心声暂时没有评价,他说得更起劲了,韩琦被打断之后都找不到插话的机会。

这人说得,没一个字是宋十一想听的,他悄悄看向就站在他身侧的苏景和,想试探一下这人为什么突然不评价了。

总不能是觉得这个傻子说得很有道理吧?

想到这个可能性,宋十一都要变脸了。

这和往日里的苏景和一点都不想。

宋十一偏头观察,正好看到了皱着眉头不知道在想什么的苏景和。

嗯?有这么难理解吗?

此时心声也刚好响起来。

【好耳熟,这样的话应该不是韩琦能说得吧?

啊对!像是范仲淹会说得话!哈基范你这家伙,现在不是和韩琦一条心,都觉得应该先训练,把人训练好了再上战场吗?怎么几年之后韩琦就变成,让你一个人去训练,然后他带着兵猛冲的人了?难道是决裂了?可恶,个人情绪不要参与重大决策啊!好好训练比埋头猛冲要好一万倍啊!至少不会因此落入别人的陷阱。】

想到陷阱,苏景和的表情更低落了。

不是吧?究竟是什么陷阱,让你这么耿耿于怀?不会是上辈子就死在这场战役里吧?

宋十一心下大惊。

他自从知道苏景和的心声能力之后,特地去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看了一些市面上的小说,小说业虽然在明清发展更蓬勃,但宋朝也不差,毕竟有钱了总得找点乐子。

就让他了解到一些重生文,苏景和的特征还对上了呢!落水,失忆,性格有了变化!太像了。

宋十一的揣测只自己想过,没有告诉过其他人,也不知道他距离真相相当近了。

只除了不是本人原身体重生。

比宋十一更惊讶的是韩琦。

因为他这个真的是范仲淹和他聊过的内容!

韩琦本人是奉行的优胜劣汰的,他反思了一下,如果让他临阵带兵,大概率真有可能带着人猛猛冲。

活下来的,一定是好士兵!能活下来,战役也自然就赢了!

这招韩信、项羽也用过,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陛下,派我去边关吧!去离西夏,越近的地方越好!臣本就是武将,正值壮年,廉颇未老,还能为陛下、为大宋分忧!”

【不是大夏吗?怎么叫西夏?也因为是在大宋的西边就这么叫吗?】

“大夏,大夏……”这人听到苏景和质疑,赶紧找补了一下,发现还自带理由后,也重复了一遍,“就在咱们西边吗,正合适、正合适。”

他旁边都有人对这个不省心的家伙怒目而视了。

韩琦也是很努力地参与进来,声援这人,“董侍郎之前有过胜仗,正合适的。”

董侍郎,兵部侍郎,虽然在兵部,但董侍郎却是走得文职晋升的路子,如果不是这次自请再转武将,去前线带兵养兵,他都要走成功文官了。

当武将,因为他天生力气大,武状元比文状元好考。

武转文,是因为武将没有发展前途,武将在大宋的官场直接低人一等。

现在转武,自然……

心声在大力扶持我们武将!

要赶上时代潮流!

“哎。”下朝之后,苏景和还在唉声叹气。

宋十一没想到,在观看过文官武将的激情口水战后,苏景和还能有不开心的情绪——不是应该都笑死了吗?

“怎么了?有什么不开心的我帮你想想办法?”

“没办法的,你没办法拯救一个要面临科举的人。”苏景和叹气。

怎么还在想这个?宋十一头都要大了,下意识回复道。

“怎么没办法?我过两天休沐,要参加一个文学交流会,能进去的都是考过进士的,有人考了很多次,有人一次就过,这些人总有不同层面的经验吧?”

可恶。

宋十一服了自己了,怎么能够因为听苏景和的心声习惯了,就揽下了这个活儿!

他那个交流会是交流诗文的啊!这一下转学习频道了。

“太棒了,我到时候带着我小叔一起来!”苏景和握着宋十一的手,眼神都清澈了,像是看着救命恩人一般。

完蛋了。

宋十一的眼睛失去了光芒,苏景和怎么自己也要来!

他不会要在诗文会上听到这些“知交好友”的离谱八卦吧?!

交流会当天

宋十一更崩溃了,他头皮发麻地看着苏景和面前的两个小孩。

“怎么带小孩来啊!小孩他懂诗文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