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迷屋 > 穿回大秦开食肆 > 第18章 豆汤麦饭

第18章 豆汤麦饭

司农监针对新厨子的考究,定在十日之后。

那时都是五月初,夏日正热,如果选上了,按当日司农监所说,每日都不用坐班,只用每日去做一顿暮食,其他的都不受影响,做得好,说不定还另有赏钱。

怎么看,怎么都像是一桩顶顶划算的买卖。

可李卉自己却觉得,比起上次给学宫做饭,这回的压力倒要更大一些。

上次虽然是头一回,却好歹只有两日,对象也只是大秦帝国未来的公务员;可这回实打实的是大秦帝国现任公务员,一个是官场老油条,一个是愣头青,这压力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啊。

而且最要紧的,还有大秦严苛的连坐之法。

要是她一不小心得罪了谁,她受苦受累倒是没关系,就是怕连累家人。

一向惜字如金的阿爹,此刻却出言打了她这个前世是秦汉学历史讲师的脸:

“阿卉这倒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我们用心做事,官署也不会轻易就怪罪的。”

李卉嘴上称是,心中却不这么想——

那要不然历史上的史学家们怎么会在“秦”字前头加上“暴”字呢?

她从小读的什么《孟姜女哭长城》,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啊!

况且,她第二日不逢集的那一天,专门去了司农监一趟,报的名。

这正是那小吏的授意。

这世尽管才十二岁的豆蔻少女,可前世没少在职场上混过,自然是知道那小吏是不想被牵连,这下更加坐实了她不是唯一被告知去选的那一个。

这不,在司农监衙署门口,她看到同样一个和她身量差不多高的小女娃。

“司农监到我家去收蚕茧,亲口吃过我做的打卤汤饼,说劲道弹牙,特意举荐我来试一试呢!”

虽然她与自己是耳语,李卉想的却是,得,好一个心无城府的姑娘。

不过现在她也没多少心思去管他人的瓦上霜,走了一趟官署,心里变得更紧张了——本来想打探一二,告示上却明确地写着“届时现场考教,无论何人均不可提前知晓。”

十日之内,便是三次市集,再加上给梁记粥铺送了三回豆腐干,梁老板也果真讲义气,不光是把“卉娘小吃摊”的木牌做好了,还额外给了她一个二手的餐车架子。这可是帮了大忙。

可因为心中有事,少不得礼数上边就欠缺了些。慌忙之中竟然忘记了道谢。

“小娘子,莫非你又遇上了什么难事?”那梁老板一来二去倒也是真心想帮助她这位小友,故而有此一问。

“倒也没有”,李卉不太想在尘埃落定之前就太过招摇,便打了个哈哈一笑置之。

这么一说之后,她才回过了些神,忙不迭地作揖致谢。

那梁老板见她如此,便心下觉得小女娘挣钱不容易,就让她每日都把所有家当都可以放在粥铺,“反正现在你也在我家铺子廊下,再搬进来一些,归置归置,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此刻梁老板在她眼中简直跟慈眉善目的菩萨没什么两样。

“阿娘和阿嫂一直都跟我说起梁老板您的高义”,因为之前她还没穿过来的时候,阿嫂和阿娘便在粥铺跟前摆摊,也是遇到糟糕天气就都一并将物品存放店中,还从未收取过文。而更不用说自己时常还给老板拿点端点什么,梁老板的“高义”也是做得更顺水推舟啦。

去官署试菜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大事,阿娘近期没再接新订单,想着大家一起过了这个关卡再说;而她更是请人写了一封家信到大嫂娘家,信上的意思则是道了抱歉,让她尽快回来帮衬;阿爹除了忙活农活,见天儿就去西山打猎,回来后还想跟她学如何揉面如何做豆腐,反正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帮衬着她。

若说是生身父母,李卉感动也就罢了,但阿嫂平白被她累及,又要回来受累,这便是她心中不忍之处。

“阿娘,知道的就说家中有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我们存心的呢!”

“无妨的”,阿娘宽慰她道,“阿娘把家中实际都一一说明了,之前也都是如此。”

哎,也是,大哥常年不在家,阿嫂就是家中的顶梁柱啊!

不过看到原生家庭的大家都如此给力,李卉的紧张倒是缓解了不少。

她心下一横,想到自己前世好歹也是个美食大V,如果遇到考官出些刁钻考题,她就把前世的一些美食良方拿来活用一番,这也算不上抄袭。

“阿爹阿娘放心,卉娘定会拼尽全力,让我们大家的日子都越过越好。”

大嫂是在接到信后的第三日回来的。

见到大嫂的这一瞬间,李卉做了一个决定:

“大嫂,我去试菜那日,正好是市集。你一人去,可行吗?”

因为她想毕其功于一役,就不让摆摊这件事情在当天影响她的主要大事。

大嫂却面露了犹豫,“这要说从前只卖蒸饼,我一人或许可以;但如今小吃摊上新添了那么多的花样,我一人或许有点力不从心……”

阿娘便在一旁补充道:“这日我也不织布,到时候我也去。”

“对嘛”,李卉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她知道阿娘过来帮忙只是权宜之计,以后小吃摊还是得靠大嫂和她才行。

而且一旦应聘成功,她可不想顾头不顾尾,现在就得开始慢慢筹谋打算呢!

“以后做大做强都是靠自家人呢!”

当然如果最终结果不如人意,她以后反正要租铺子开店,阿嫂会的越多,能帮她的地方就更多嘛。

大嫂果然十分高兴,她直说要对得起小妹的信任,简直是泪眼汪汪。

她在娘家这段时日,自然又是听了个不少姑嫂、妯娌和婆媳矛盾的家事,要不是阿娘的那封信来,她正愁找不到理由脱身呢。

而得知前因后果的李卉,知道自己无意间还做了件好事,就更加心无挂碍。

“卉娘,以后你成了亲便知道,这里头的事情真的是一箩筐呢!”

大嫂言语间连连感叹自己多么幸运,说遇到的人都很好,李卉却有些难为情,看来大嫂是把从前原身和自己的龃龉都一并忘记啦!由此可见大嫂是一个良善之人,人品端方,是一个很能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还不是因为大嫂你人好……先前我多有混账,阿嫂辛苦了。”

“嗨”,阿嫂摆摆手,“卉妹怎么又提从前嘛……不提了,不提了。”

“好,不提,不提。”

试菜考较就在明日,李卉便只剩这件事情操心。

这几日真是茶不思饭不想,爹娘和大嫂都看不下去了,轮番过来安慰她:

“成就成,不成就不成,反正咱们还有个小摊儿,不成的话还不那么累人呢。”

哎,所有的这些劝慰李卉都照单全收,但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都怪她的心理素质不太好啊。

这日午后,便有司农监的衙役过来通报,明日考核定在日中。

李卉想也好,考不上还不耽误回来吃暮食。

不过她心里还是很想被选上,因为做一顿饭就是二十钱,有些人劳作一天,比如说那些去修长城的,一天也才七八钱的工钱呢!

最重要的这个进项就是细水长流,讲究的就是每日都有进项,还是官邸衙门,多少人都眼红的差事呢。

十日终了,正式考核才开始。

为了缓解焦虑,她吃了朝食便和去市集的大嫂一同出了门。

五月初的时令风物,一切都欣欣向荣,天气也好,虽然有些日头,却不怎么晒人,农田里的庄稼更是长势喜人,不用说今年一定有个好年景啊。

“也希望今日我能一举夺魁。”

到了司农监,一位颇为严厉的考官出的考题也颇为别致。

“请诸位用面前的豆子做出一道主食来。”

李卉以为像前世看的那些网络小说里的女主那样,可以拥有一大屋子的食材供她选择。结果到了她身上,就是按照当日的报名顺序,依次站到某一种豆类跟前。

而轮到她时,就恰好是豌豆。

“豆”在中国古代属于较早食用的主食。

先前她刚穿过来时,阿嫂给她煮的那碗豆饭,李卉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所以这次,她便想以豆饭应考。

大秦时,平民百姓吃的豆饭都不怎么可口,李卉便想到底还是用了前世时去某地旅游时无意间在一个街头小巷吃到的豆汤饭,“小小做个改良,也无不可。”

给她的时间是一个时辰,可她光是泡豌豆都花了小半个时辰。

她前世吃到的那碗豆花饭,浇汁浓郁,豌豆软烂,还加了些剁碎的肉糜,吃来口感极佳。

而面前她只有豌豆,并一些常见的调料可以取用,而这一次她又不打算用酱。

她先后将几片薄薄的姜,一勺猪油,还有一勺盐,放进泡好的豌豆里,煮到软烂便放到一旁,接着釜中淘洗麦粒,准备做一碗麦饭来当耙豌豆的浇底。

在等耙豌豆放凉的同时,灶上的麦饭也同时开工地煮着。她接下来的第三步便是切碎了一把霍菜。

此刻的后厨中也没有碎肉末,李卉便只做素菜版的,于是她紧锣密鼓地把双耳釜中加了一瓢清水,等煮开后就下了几勺煮好的耙豌豆,她一边试着咸淡一边调试着豆汤的浓稠度,等到她觉得浓淡合宜时,便下入新鲜的霍菜叶子。

等豆汤煮好时,一旁釜中的麦饭也好了,她用普通的粗粝碗装了一碗饭,再用手稍微做了个形状来,最后再浇以豆汤。

在端出去让考官品鉴之前,她也仔细将这碗豆汤麦饭看了看——

“嗯,品相、成色都有,应当还行吧?”

果然,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便有人来叫她了。

这次不光是叫了她,还有那日她在司农监门口遇到的那个小女孩子。

来传她的人叫她“荇”,两人同去面对考官,李卉才知道荇做的是红豆汤饼,翻译过来就是红豆面,没有石磨却能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想到办法将红豆碾碎做成面条,也是人才一个,所以她便得以入选。

而她正在回味红豆汤饼在家中如何复刻更加成功时,就听到考官在让她自己说今日做豆汤麦饭的理由。

所以她赶忙收敛心神,将方才做菜过程中所想好的一席话全都和盘托出:

“我等平民百姓能吃上豆饭藿羹就已是家底殷实,肉食类不可常有,所以我想这也是今日考题的由来。就是想看看我们能否把一道普通的菜肴做出不一般的风味。”

“而司农监又司农事,管桑蚕,自然便把民生大计放在心头第一要紧的位置,岂有官吃肉民吃菜之理?自然便要与大家吃得一样。”

“而越是简单易得的食材做的饭食,就越容易在普通百姓中间流通开来,这样便会有更多的人吃饱饭,我想这便是各位司农监大人的初心吧。”

她说完这三段话,在场的所有人都屏息凝神了好一会儿。

然后坐在中间席位上的主考官便带头为她鼓掌起来,李卉注意看了一下,这位大人面前的豆汤麦饭早就被他吃了个精光,而又听到了这番说辞,如何能不动容?

再一个时辰之后,她被通知选上了。

而一同被选上的,则是与她做菜思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红豆汤饼阿荇。

人前李卉不好张扬,但确实是相当高兴的,所以从司农监院门一出来,拐弯看不到门口守卫的军士后,两个姑娘都击掌相庆。李卉则有更加高兴的理由:

“家有千金都要每日进钱一文,更何况家里没有金矿的呢?”

离她把小吃摊变成小吃店的梦想,这是又进了一步呀!

她巴不得长了飞毛腿,赶紧要回到家中,告诉家人这个好消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