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兄本想一鼓作气再搏个进士出来,只可惜他素来体弱,接连应考又损耗太大。那年正月,在进京赶考途中病故了,真是天妒英才啊。”
张秀秀眼前一黑,不死心的追问道:“那,那他家中还有啥人吗?”
“杜兄父母早逝,由其叔父扶养长大。当年成亲不过数月,无嗣,听说夫人也已大归了。”
······那就是啥也没留下了。她的杜郎啊!怎么就这么去了!
这一刻,张秀秀是真心实意的想为杜家郎君大哭一场。
她的贵婿怎么就像那水中月,才看着鲜亮,转眼就碎了啊!
她空耗了几年的青春,就只得了个父不详的丫头片子,她不甘心啊!
张秀秀心一横,掩着脸开口道:“沈,沈老爷,事情过去这么多年,我记得不太清楚了!兴许、兴许我去的是右边的屋子······”
一句话出口,所有人都沉默了。连丁家人都忘了哭,张着嘴看着张秀秀的骚操作。
吴氏艰难地咽了下口水,这张家娘子好厚的面皮!这是死活要赖上一个爹是吧?
张嫂子对她这位大姑姐倒是刮目相看了。
本以为她就是愚蠢鲁莽,没想到事到临头,还能有这等决断!嘴虽然没婆婆的臭,这厚脸皮母女俩倒是一脉相承了。
不过也对,在富贵面前,脸面算个屁!
沈如松同样被张秀秀如(毫)此(不)奔(要)放(脸)的话给镇住了。
他第一次认真打量了这女人一眼,有点庆幸自己和她没什么牵扯,不然就要被这么个死缠烂打的货给黏上了。
为了让这妇人死心,沈如松爽快地告知:“右边住的应该是殷兄。他家中老大人高升后外放,跟着去任上了。”
她公公是做官的!
还“高升”了!
张秀秀几乎要欢喜的跳起来:“那,殷郎可还在?殷大人可还在?”
重点是最后一个!就算这殷郎也是个短命的,只要有做官的老爷子在,她闺女就还是官家小姐!
沈如松想了想:“不清楚。去岁殷老爷子在知州任上获罪,被革职抄家了。”
!!!
她的五品知州夫家就这么没了,那这爹还要不要认?
若这殷家是个豪门大族,那不当官似乎也没什么。可被抄了家,那还能过上富贵日子么······
还没等她纠结完,沈如松已经帮她解决了这个烦恼。
就听沈如松继续说道:“殷府全家都被流放去了儋耳,我也不知近况如何了。”
抄家还不算,还被流放了!
张秀秀在这一连串的起起落落落落下,彻底梦碎,瘫坐下来。
偏偏张大郎看姐姐没了声响,觉得这事情还没问完,咋就不说话了呢?
再看自家媳妇也心不在焉的,感觉女人就是不经事,还得他这个一家之主出马!
张大郎挺挺腰,壮着胆子问:“那什么,沈老爷啊,这儋、儋耳是啥地方?我姐夫家在哪里您晓得不?”
此言一出,所有人又像看什么珍奇异兽似的集体盯着张大郎。
张嫂子扭头怒瞪着她这个要坑全家的男人:“什么姐夫!谁是你姐夫!”
那可是能全家流放的大罪,你个王八蛋还要上赶着去认亲,生怕自己不是犯人的九族是吧?
沈如松发现这家居然真有个老实人,故意问道:“儋耳在琼州岛上。你们可是要再去那里认亲?可要我帮忙打探下他家的消息?”
张秀秀这时也反应过来了,贵婿变成囚犯,她才不要跟着去鸟不拉屎的地方流放呢。
她疯狂摇头:“不用了不用了!我我我记错了!我进的是左边屋子!就是左边!我可怜的杜郎哟~”
“哎?你不是说你,唔唔唔——”张嫂子死死捂住了张大郎的嘴。这次可是真的鸡飞蛋打白来一趟了。
一边沾上就是晦气,搞不好还会连累全家。
另一边死无对证,现在去杜家认亲,拿啥认?不被当成骗子打一顿就算好了,还做什么白日梦呢。
她这大姑姐这会儿估计也想到了这点,倒真的哭了出来。
这时,那个叫谷雨的小厮端着个大盘子来到张家人面前,前面是八枚小银角,后面堆着整整两大串铜钱。
童嬷嬷暗自点头,十两银子不过一个大些的银元宝,哪有这满满当当一大盘银钱看着晃眼。
她家这位姑爷在人情世故方面,倒是比读书要灵光许多。
效果果然是极好的。
张大郎从来没见到过这么多钱,眼睛都直了。
就听沈如松开口道:“这事情今日算是做了个了结。我与杜兄同窗一场,不论这孩子姓不姓杜,我既遇见了,总要帮一把。只是这今后嘛——”
张嫂子第一个反应过来,连忙行礼道:“沈老爷放心,我们定会照顾好念姐儿!”
其实她还有个疑问,既然孩子不是沈老爷的,为何沈家从来没直接否认过?
张秀秀怀孕和生产,可都是给沈家递了信儿的。
不过现在看着还有意外之喜,张秀秀本人都不追究了,她更是乐得拿银子走人。
见沈如松端起茶盏没有表示,张嫂子忽然间福至心灵:“我家误会了沈老爷这么久,您还如此宽宏大量,送大姑姐出嫁后,我和大郎必会收养念儿姐。”
“我们会从小就让她明白自己的身世,等长大后,她也会一起感念老爷您的大恩大德!”
沈如松这才满意点头,张家难得有个人能这么快想明白。
其实真不是他故意吊着张家这么多年。
张家来报信有孕时,正值十六年的院试前夕,他被关在县学里,先生们日日押题,写策论写得头昏脑涨。
想也知道,家中的老父接到信后,怎么会这种时候打扰他。
等他考完,嗯,再次落第。沈县丞生气之下,忙着教子,直接把这事给忘到了脑后。
张家本就心虚,这一等,就等到了几个月后张秀秀生下了孩子。这才又壮起胆子送了第二回信。
这次也不太巧,沈如松又考砸了。在县学的岁试中只得了第四等,而且排名还挺靠后。
既然他这个举人老爹教不好,暴怒的沈县丞就直接把这个糟心的儿子扔去了府城他岳父家,被进士老丈人调教去了。
于是张家的第二封信,又直接落到了沈县丞手里。
不好好读书,还成日里寻花问柳!
等老爹充满了咆哮的信送到府城,沈如松懵逼了。
他对女人还是很有要求的好么!胡二娘这等上品就不用说了,丁荷好歹也是个清秀可人、出身清白的家生子。
这姓张的村姑又是谁?
沈如松莫名其妙招了朵烂桃花不说,还双喜临门的一步到位,直接喜当爹。
他憋屈着仔细回忆了下,还派宋简去张家村那里暗中打探了一番,总算搞清楚了那就是个想飞上枝头的农家女。
东院住的三位兄弟,郭胖子都摔成那样了,想必当晚也不至于立刻恢复战斗力。
而其他两位同窗中,有人八成误以为是主人家送上的“野味”,也就笑纳了。
大户人家派侍女去为客人暖床,也不算罕见。
问题是沈如松和庄头全都不知道啊,也就没人准备避子汤去收尾。结果,还真被这张秀秀给算计出了个孩子来。
可那时杜同学已经挂了,再送回杜家个说不清身份的女娃,倒像是要败坏人家名声、坑杜氏一族贴嫁妆似的。
而殷家这边更麻烦。
沈如松听他岳父说过,殷父这几年连连高升成了知州,背后隐约有某位皇子一系的手笔。
而随后的情况也证实了他老丈人的推断。
殷家与几个当地士族对上了,从府城斗到州里。殷家还在御史台背了好几道弹劾的奏章,摇摇欲坠。
但愣是没倒下,还让几个大族狠狠吃了亏。
这种情形下,沈如松躲还来不及,哪敢往混水里跳。
他连殷同学都疏远了,这会儿给人家嫡长子送个上不得台面的私生女回去,殷家恐怕还以为他在帮着政敌下套呢。
跟老爹悄悄商量后,看张家一直老实窝着,就决定还是先晾着。
大不了他赔一副嫁妆,也比把他们沈、吴两家跟殷家扯在一起强多了。
去年皇上雷霆手段,罚了好几位皇子,一口气罢免了两位宰相,又牵连了大大小小近百位官员,一时间朝野震荡。
殷家就是那时候翻的船。
这次他回来,张秀秀家估计是打听到了丁家过来认亲,也随后跟来了。倒正好方便了他一起解决干净。
沈如松于是点点头:“这十两银子就算是我给故人之后的添妆了。”
杜家目前瞧着后继无人,而殷家人毕竟还没死绝,谁知道以后会怎样。不过一步闲棋,就当积德行善了。
张嫂子带着全家人连连叩谢后,就伸手去拿钱。她手还有点抖,长这么大,她还没摸过银子呢!
她先抓起四个银角,塞进张秀秀手里。又拿起另外四个,摩挲下贴身装好,然后示意张大郎搬那些铜钱。
张大郎用衣摆兜着,只觉得这沉甸甸坠得他腿都有点软。
念姐儿见终于可以走了,蹦跶着过去紧紧贴着舅舅。
一行人除了还有点恹恹的张秀秀,竟都是欢欢喜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