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购证是什么?我们根本不知道,也不想要的呀!哦,你们厂领导说抵工资,就用它抵工资啦?”
“三个月没发工资,我们日子要过不下去了呀,你们还来这一套,是让我们过年喝西北风去嘛?”
……
随着站在门口的陈玲关上办公室的门,从楼梯那边传来的声音被彻底隔绝在财务办公室外面。
因为科长罗丽娟提前警告过,所以财务科里没有人跟着去闹,这会人很齐全地坐在的办公室里,也没有人就厂里新发的通知发表意见。
沉默当然不是因为她们没有意见,情况就像刚才外面传进来的抱怨声音说的那样,沪市第二机械厂经营遇到困难,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发工资。
前几个月不发工资,大家咬咬牙还能熬,可这都一月二十三了,离春节不剩半个月,再不发工资,年还怎么过?
本来大家想着,放假前这事肯定会有个章程,厂里多的不说,半个月工资总是要发的,至少让大家应应急。
再加上都是老职工,知道厂里遇到困难,大家都愿意体谅。所以再着急,厂里职工们也只是在心里憋着,没想过要逼领导发话掏钱。
谁想他们愿意理解厂里的困难,厂里领导却不怎么愿意为他们考虑。
今天上午,厂里贴出通知,说考虑到临近过年,职工们手头紧巴,所以厂里开会讨论,决定拨出部分资金,发放一个月工资让大家应急。
但因为上面领导下达命令,要求机械厂协助消化定量股票认购证,所以发放下来的工资分为两部分,一半发现金,另一半发股票认购证。
看完这通知,厂里职工们都懵了。
虽然沪市成立证券交易所的这两年里,股民数量翻了好几倍,但这翻倍是针对原有股民而言。这些人分散融入沪市这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里,连水花都不会有。
比如机械厂这几千职工,真下场炒股的寥寥无几,所以说起这股票认购证,大家都是满头问号。
股票认购证?那是什么东西?能抵钱?
直到中午吃饭时间,股票认购证的相关信息才陆续传播开,原来厂里这次要发的股票认购证,是沪市在吸取兴业房产新股发行时出现踩踏事故的教训后,为了更安全也更公平地发行今年,也就是九二年即将上市新股发行的有价凭证。[1]
而有了股票认购证,才能参与当年发行新股购买权的抽签。
没错,股票认购证只能让你参与抽签,而非确定的购买权。
中签了,你才能以发行价认购指定范围内的公司股票,如果这家公司上市后股价上涨,你就能借此获利。
反之如果没有中签,你手里的这张股票认购证就会变成废纸。
要是中签率高,大家反应或许不会这么大,但这一年认购证发行不限量,而计划上市的新股只有十几支,不出意外,中签率会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而就算中签,也未必能回本,毕竟认购证价格不便宜,一份就要三十块,刚上市的新股单股却通常不过几块钱。
所以在大家的认知里,买了认购证左也是亏,右也是亏,区别只有一个大亏一个小亏,是个赔本买卖。
何况厂里一说,就是要用认购证抵半个月的工资,大家自然不乐意。
财务科里的这些也是普通职工,工资没比一线工人多,每月开销也不比一线工人少,工人们会因为认购证抵工资而愤怒,她们心里当然也会不高兴。
直属领导在的时候她们不敢说什么,这会领导去了外面维持秩序,大家就忍不住了,
回到座位的陈玲率先开口:“厂里这些领导真是,他们有钱,不在乎这一百两百的,可我们这些普通职工都是要生活的啊!本来我想着发了工资,给我家囡囡买身新衣服,现在还买什么新衣服呀,喝西北风好了!”
陈玲对面坐着的孙淑兰说:“是啊,其他单位要抵工资,发的至少是厂里生产的商品,就算不值钱,卖掉也能有点钱补贴生活。我们厂里的领导倒好,几张废纸就想抵掉我们的辛苦钱,算得精哦!”
和孙淑兰隔了条过道的周荣闻言苦笑:“你们都算好的,两口子总有一个人在其他单位,不像我,夫妻两个都是厂里职工,领导张张嘴,三百块没有了。”
陈玲和孙淑兰一听,都安静了下来。
确实,厂里拖欠工资这几个月她们虽然发愁,但心里还是有底的,毕竟男人也是国营厂正式工,工资不比她们少。
尤其陈玲今年才三十出头,结婚前就计划生育了,所以夫妻俩只有一个孩子。她又是个精打细算的人,工资正常发的时候每个月都会存一半工资。
丈夫有收入,手里有存款,别说三个月不发工资,半年不发工资她都能稳住。
孙淑兰负担比陈玲重一些,但她干了十几年出纳,经验足,在外面还有一份兼职。兼职收入比不上工资,但加上她丈夫的工资也够用,不必动用存款。
周荣就不一样了,家庭负担重就算了,夫妻两个还都是机械厂的职工,厂里发不出工资,他们现在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存款。
而存款,总是越用越少的。
这个年,他是真的不好过。
三人轮流叹气,坐在周荣对面的叶薇也忍不住叹气。
她的负担倒是没那么重,虽然她爸妈已经去世,下面还有一双未成年的弟妹,但她爸是为了拯救国有资产牺牲的。
当时厂里按照政策,给他家发放了一笔抚恤金。
这钱是按照职工工资算的,她爸去世前是八级工,工资在一线工人里算是最高的,所以算下来的抚恤金也不少,有一万二左右。
再加上她爸去世前攒的钱,到她支撑家庭时,几张存折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万五。
这几年存款利率还不错,八、九年那会,一年期的利率都有11.34%,叶薇拿到钱后,把这些钱分三年、两年、一年存进了银行。
到现在为止,她一共领了三次利息,加起来有两千五左右。
而她工作两年多,扣掉近三个月没发的,一共领了七千左右的工资。
他们姐弟三人有单位分的房子,不需要额外付房租,弟妹也都懂事,不会隔三差五朝她伸手买乱七八糟的东西,日常主要开销是吃穿还有她一双弟妹的学费。
他们家的伙食没到吃糠咽菜的程度,但也远远算不上铺张浪费,所以她工作后领到手的工资,和分三次取出来的利息,基本够覆盖这几年的开销。
到现在,她家存款还是一万五左右。
而且她有一笔定期是上个月到期的,当时厂里已经两个月没发工资,所以存款到期后她没再存进去。
有这笔钱在,厂里就算再拖半年工资她也撑得住,但现在厂里这情况看得她心慌。
厂里三个月没发工资,领导给出的说法是三角账导致的资金短缺,可叶薇是会计,就算负责的不是全盘,的三角账这种理由能忽悠得住车间和其他部门的人,却骗不了她。
厂里的问题,远比厂领导说出来的要大。
现在厂子里挤一挤,还能勉强发出半个月工资,可到了明年这时候……叶薇都不敢想那场面。
哦,她不用想,明年这时候她还在不在机械厂都是个问题。
虽然她手里存款不少,但家里三张嘴呢,这么坐吃山空下去总不是个事,何况还是上着班坐吃山空。
要是厂里一直发不出工资,她肯定是要辞职的。
问题在于辞职后她能去哪里。
她爸去世时她刚参加完高考,因为成绩一般,考试时她的发挥也不算好,所以差几分落榜了。
当时厂里给了她两个选择,一是复读继续考大学,那样的话因为她家里没有收入来源,厂里会给她们姐弟几个发生活费;
二是接班进厂,因为她爸牺牲的那场火灾闹得挺大,厂里领导为了平息风波,对他们家特别照顾,不但抚恤金是按照高规格给的,还答应把她安排到厂办上班。
当时看来,厂里给的这两个选择都不错。
但她本身成绩就不算出众,又突遭家庭变故,就算复读也不一定能考上。
而且当时大学生已经没那么稀缺,分配上竞争越来越大,很多人上了大学,也得个人能力出众才能进机械厂这样位于沪市城区的国营厂当干事。要是能力一般或者运气不够好,没准会被分配到乡镇去,为了几年甚至十几年都要为了进城而努力。
所以考虑过后,叶薇选择了走捷径,接班进厂。
谁想捷径没那么好走,她进厂不到三年,机械厂就开始走下坡路,而她也得重新考虑工作问题。
可高中毕业在这年代已经算不上什么高学历,她又干了几年只会应收应付,辞职后还能不能找到会计工作是个问题。
可要是不干会计,她能干什么呢?
进私营饭馆端盘子?还是去拜她发小杨倩为师,当理发师去?
正琢磨着,叶薇听到陈玲喊她:“小叶?小叶?”
叶薇忙回过神问:“怎么了?”
“你是一点都没有听到我们刚才说的啊?想什么呢?”陈琳嗔道,“我们说这样坐以待毙不是办法,不能罗科长说什么是什么啊。”
孙淑兰跟着说:“没错,我们准备出去跟着一起闹,问你要不要一起?”
“我……”
叶薇有点犹豫,她倒不是担心直属领导在外面维持秩序,他们现在出去一抓一个准,毕竟法不责众,大家都犯了错,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大家都没错。
她犹豫主要是因为没有想到自己愣神的功夫,话题就进行到了一起出去闹事的程度,心里实在没什么准备。
但去肯定是要去的,不算科长,他们财务科就只有四个人,其他三人都去了就她不动,未免太不合群。
打定主意后,叶薇心里那点犹豫就变成了蠢蠢欲动。
因为工作时间短,她以前没干过这种事,这会想想不免有些兴奋。只是刚要开口答应,叶薇就看到虚空中突然出现了一行字:
【女主迟迟不答应,表情还这么淡定,肯定是看出认购证的价值了,谁能想得到呢,现在人人嫌弃的认购证,两个月后竟然能炒到一万一张!】
叶薇瞬间瞪大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