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迷屋 > 龙傲天小弟皆为裙下臣 > 第14章 第十四章

第14章 第十四章

上巳节过去后,皇帝便正式下达了旨意,向世人正式宣告元昭公主和谢家长子的婚约。

宫外是什么情况李珍不清楚,反正这道旨令在宫内确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太监宫女们聚在一起时便常常讨论此事,再加上有好事者告知这桩婚姻是李珍自己求来的,让这婚约的讨论度一下子就变得更高了。

有羡慕这金玉良缘的,也有惊讶李珍做事出格的,还有少部分人看清了这桩婚事,替谢修竹鸣不平的。

下人讨论的话传不进李珍耳朵,李珍这边的具体表现就是她的蓬莱宫几乎被踏破了门槛,来送礼祝贺的嫔妃和官宦们数不胜数,甚至连久居深宫不理世事的太后也将李珍叫去了问个清楚。

李珍一连忙碌了几天,实在是应付不过来,这日便早早地带着翡翠去紫宸宫躲清净去了。

今天聂隐不当值,但看见李珍出宫,他还是尽职尽责地跟在她身后。

到了紫宸宫外,聂隐和翡翠等在宫门口,李珍和云初寒暄了几句,成功获得5点好感度后,便跟着王忠进入了御书房里。

御书房中,皇帝批完了奏折,闲来无事正提着笔在画画,见李珍来了,他忙招手将李珍唤到近前。

“阿珍啊,来,看看阿父画得怎么样?”

李珍凑上前去,看到皇帝笔下画的正是上巳节当日春澜江的盛景,看来皇帝上次真的玩得很尽兴。

她赞道:“儿臣不懂这些,只是看着这画上的人,儿臣觉得他们好像就在我眼前动起来了似的!”

李珍这质朴的赞扬显然取悦了皇帝,他哈哈一笑,继续蘸墨,提笔在纸上画着。

李珍就在一旁观看,只是看到皇帝将整条春澜江画出来时,她突然叹了口气,

皇帝连忙停笔问李珍:“为何叹气?可是阿父有什么地方画错了?”

“父皇画得很好,”李珍摇头,“只是儿臣看父皇画得那么好,原本想着等会也回蓬莱宫试试,但儿臣突然想到儿臣本不善此道,怕画了出来也是浪费纸张。”

“这有何难?”皇帝大手一挥,“你若想画,阿父亲自教你就是了!”

李珍面上一喜:“多谢父皇!”

不过她脸上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次,很快的,她再一次愁眉苦脸起来。

皇帝不解:“阿父不都答应教你画画了吗?怎么阿珍还是不开心啊?”

李珍道:“儿臣忽然想起了谢长公子。”

“谢修竹?”皇帝道,“怎会想起了他?”

“传闻谢长公子六艺皆精,在诗书上造诣尤为高深,儿臣只是想到……只是想到……”说到这里,李珍面色稍红,真正像个含羞的少女,“若儿臣以后像今日一般陪伴在谢长公子身侧,他博古通今,口中皆是诗词歌赋,而儿臣什么都不懂,在他面前呐呐不敢言,岂不是惹人笑话?”

本朝鲜少有女子通诗书的,就算是大户人家重视女儿的教养,也顶多是教女儿识字,会作出一两句诗词的都可称之为才女了。

这一点在皇室亦不例外,原主李珍开蒙之后便再没碰过书本,而是整日与针线女红为伴。

听了李珍的话,皇帝面上现出怒容来:“你是天家女儿,有谁敢笑话你?不怕朕治他们的罪吗?”

“那些人当然不敢笑话儿臣,”李珍忙道,“只是看着谢长公子如此龙章凤姿,儿臣觉得自己亦要多多修持自身才是……”

皇帝这才明白李珍的意思,原来是有了意中人,想要投其所好。他用笔尖虚指了一下李珍的鼻尖,调笑道:“你啊你,这谢修竹就那么好?居然让我的阿珍想着什么修持自身了。”

李珍佯装羞怒:“哪就是为了他?儿臣也想多长长见识嘛!”

皇帝只当李珍这是嘴硬,也不戳穿,只道:“虽说女子少有研习此道的,但你既然身为天家公主,多学些诗词歌赋也未尝不可,阿父得闲了可以一并教你。”

李珍还是不满意:“阿父整日要批阅那么多奏折,等到您有空,恐怕得等到猴年马月去了!儿臣可没多少日子就要及笄了。”

急成这样,还说不是为了谢修竹?皇帝心中虽暗笑,却也认真考虑起李珍的话来:“你说得倒也是。”

每日的奏折堆积如山,皇帝光批阅完就够费心力的了,哪儿还有精力教李珍诗词歌赋?

李珍趁机道:“儿臣倒有一个法子,宫中本来就有个上书房专门教授皇子功课,父皇为何不让儿臣一起去听课呢?”

皇帝面上很明显地出现犹豫之色来:“可是上书房是教习皇子们的地方,从未有公主去上课的啊……”

李珍道:“儿臣只想长长见识,以后跟谢长公子也有的话聊,父皇,这也不行吗?”

她说完话后便一脸期盼地盯着皇帝,心中却在止不住地跳动着。

李珍主动向谢修竹“提亲”,除了讨好皇帝外,另一个目的便就在这里了。

她要去上书房上课。

想要成为女帝,整日困在蓬莱宫里等着嫁人是不成的,她必须跟自己的兄弟们一样学习大雍的一切,并且在上书房里时刻监督好自己的对手。

虽然她有现代知识,也知道一些剧情,但李珍深知拥有这些是不够的,现在她的天地被限制在一个小小的蓬莱宫里,外面的一切她都不了解。想要跟皇子们竞争,想要成为女帝,她必须要抓紧一切机会学习。

不过李珍很清楚,皇帝是不可能让她一个女子去上书房学习的。对于皇帝来说,李珍做好一个贤妻良母便已足够,懂得多了不见得是好事,所以李珍一早就想到了把谢修竹当做借口。

自己想要学习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女子为了未来的夫君学习是会被推崇的。

李珍主动求亲那一幕,会在皇帝心中留下她爱慕谢修竹的印象,现下提出这个要求,皇帝只会觉得她也只是为了谢修竹。

皇帝抚着李珍的手,有些欣慰地笑了:“你有这份心很是难得。行吧,女儿家多读些书也不是坏事,过几日你便跟着你的兄长弟弟们去上书房吧。”

“只是有一样,不许把自己累着了,你就去半日即可。”

半日……半日也勉强可以吧,至少跨出了第一步。

李珍对着皇帝行礼谢恩:“儿臣多谢父皇!”

既然要去上书房听学了,皇帝便也认真操办起来,先给上书房发了旨意说公主要来上课,而后又比照着皇子们的待遇,给李珍挑了一个伴读。

这伴读挑的就是李珍的表妹,宁国公郭氏家中最小的女儿——郭子令。

郭皇后仙去不久,她的弟弟,上一任的宁国公也跟着病逝了,现任的宁国公正是老宁国公的长子,也就是李珍的表兄郭子仪,而这郭子令正是郭子仪一母同胞的亲妹妹。

本朝国策重文轻武,以军功起家的郭府早就有意让子女们弃武从文,可惜郭皇后这一代都爱舞刀弄枪,硬是没培养出一个文人。到了郭子仪这一代,总算是有点成果了,但这成果并没有到郭家儿子的身上,而是到了郭子令这里。

郭子令今年才十二岁,却已是上京出了名的才女,十岁时作的一首柳赋至今还为人称道。李珍想若郭子令能和谢修竹一样参加科举,她所获得的成绩大概不会比他小。

郭子令当李珍的老师都绰绰有余,给她当伴读属实是屈才了,但对于日益衰落的郭家来说,这却是天大的荣耀,为了显示对皇家的尊重,天还未亮时,郭子令便在蓬莱宫门口等着李珍了。

李珍草草装扮了一下,打着呵欠走出蓬莱宫门口时,便见到有人直挺挺的朝着她跪下。

“臣女见过公主。”

李珍先是吓了一跳,待仔细看去时,才发现是郭子令。

“哦,是表妹啊,赶紧起来吧。”

“是。”

郭子令起身,然后垂首站在李珍面前。她身量较小,只穿了身新裁的湖蓝色衣裙,头上点缀了星星点点的米珠,看起来端丽又不失稳重。

“真是辛苦表妹了,这么一大早就在宫门口守着,以后不必如此早来。”

“还请公主收回成命,”郭子令道,“侍奉公主本来就是臣女分内之事,臣女不敢不勤勉。”

看郭子令说话这样一板一眼的,李珍感觉自己大概跟她不是很合得来。

既然郭子令坚持,李珍也懒得管她了:“那就随你去吧。”

“是,”郭子令道,“上书房距离蓬莱宫甚远,还请公主快些出发,以免误了时辰。”

“……那走吧。”

因是去读书的,李珍并没有带太多人,除了郭子令之外,便只有翡翠和聂隐跟着她一同前往。

几人拐出一条宫道,李珍看到道路旁正站了一个小姑娘在等着自己。

李珍一眼就将那小姑娘认出来了:“五皇妹?”

既然李珍都去上书房了,那皇帝也不能厚此薄彼,给上书房发旨意时,顺便将自己最小的女儿五公主也带上了。

五公主名李璎,今年不过9岁,母亲林嫔只是一个小官的女儿,不甚得宠,李璎一年到头也见不到皇帝几面。

一大早的,她便在宫道拐角处一起等着李珍同去上书房,见李珍主动招呼自己,她有些战战兢兢道:“二皇姐好。”

她身边的伴读林氏女也跟她一起对着李珍行了礼。

李珍点点头,便和李璎一起前往了上书房。

上书房远离后宫,正在皇宫角落处,李珍行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才到上书房。

李珍和李璎来得有些迟了,步入上书房时,诸位皇子和授课的太傅已等在席位上了。

但李珍敏锐的发现,这上书房的席位中却多空出来了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