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迷屋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迷屋 > 直播剧透我是千古一帝 > 第5章 第5章

第5章 第5章

【太子殷明继位没有一点风波,先帝和他之间的权力交接顺利,国家平稳过渡,不像大黎,每次新帝继位都会伴随着腥风血雨,杀的人头滚滚。晋怀帝为什么这么顺利?继位过程之轻松,宛如出门溜达就捡到一个皇位,这得归功于他嫡长子的身份。

在大晋,大家承认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维护的是以亲疏有别、长幼有序、尊卑有序、贵贱有等为核心的宗法制。后世诸多朝代,基本也是优先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有人可能会问,不是嫡长子有机会上位当皇帝吗?不可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吗?可以是可以,但父死子继这种优胜劣汰继承制,跟大黎的玄武门继承制弊大于利,嫡长子继承制更稳定。

大晋前期,必须得嫡长子才能当皇帝,不是皇帝是嫡子控,而是有现实原因。

大晋之前的大勤、大项两朝是二世而亡,这很可怕。一个不好,大晋说不定得跟着二世而亡。晋安帝虽然时常被网友笑称是爱哭包,嘤嘤怪,可他当时的压力确实很大。哭,既是他的执政风格,也是他释放压力的方法。】

永兴帝叹气,他年幼不懂事的时候,会愤懑不平先帝对他的忽视,但等他懂事,知道先帝承受的巨大压力后,他就不怪先帝了。

至于先帝没给他父爱,晚年压力减小,一腔父爱全给了宠妃为他生的幼子梁王,永兴帝不生气,他现在很大度,能够看淡过往旧事,反正他已经把梁王收拾了。

【谁嫡谁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会有人争议,能力这玩意太主观、太不靠谱了。你觉得你行,他觉得他行,夺嫡大舞台,有梦你就来,大家纷纷搞事,群魔乱舞,也不管自己是龙还是菜鸡。】

诸皇子:“......”怎么感觉天幕是在点他们?越想越觉得是。

公卿大臣们想了想近些年朝廷的形势,表情有些微妙,可不就是群魔乱舞吗。

你敢信有皇子问也不问你,就擅自将你加到他的队伍中吗?自己清清白白的一个大臣,就这么莫名其妙成为他的人。老天爷,冤枉死了,每天都想请苍天,辨忠奸!

甚至有皇子为了想要你支持他,带着钱跑到府上贿赂你,你要是不答应,他就威胁你,他要进宫向皇帝诬陷你撺掇他夺嫡。暂且不提这直白的威胁,既然是贿赂,好歹把钱给到位,都没有俸禄高,谁会答应跟着干?

烦不胜烦下,他们多次上奏章想让诸皇子去封地。

好说歹说,口水费了几箩筐,皇帝就是不同意。有时候他们都怀疑,是不是皇帝猜出他们不想给他庙号的想法了,不然皇帝怎么能够眼睁睁看着他们被皇子们如此折磨。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稳定,不过你要着实是雄才大略,万众归心,兄弟们和你相比,你能对他们形成降维打击,那你放心,皇帝会将立贤这玩意扒拉出来,亲自为你站队,大儒也会为你辩经,办法总比问题多。

到平帝时期,大晋已经没有了二世而亡的危机,对于继承人的选择,不用再僵硬固定在嫡长子身上,但他还是立了太子这个嫡长子,不仅仅是他疼太子,更是因为太子比其余皇子优秀。】

【西晋还好,到了东晋,嫡长子身份有优势,但想当皇帝还不够。东晋的皇帝几乎个个都是卷王,光文帝的基因属实是好,东晋是个怪物房,想要当皇帝,你就得卷过别人,嫡长子更得卷,嫡长子身份仅仅只是入场券。不卷,你就算是嫡长子也不行,皇帝会选择更优秀的继承人。

每一个皇帝,在一个优秀的继承人面前,即使是嫡长子也得让位,毕竟你不行,不能拦着别人,别占着茅坑不拉屎。】

【制度最终还是由人来实行,这也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并没有那么天经地义顺理成章。如果是其他皇子来攻击嫡长子还好,嫡长子有先发优势积累政治资本,可以压制甚至玩死他的弟弟们,但要是当皇帝的爹下场攻击,结局可想而知,大庆朝就有一个太子被亲爹带头攻击的真实例子。】

【扯远了,回归正题。太子殷明继位,改年号建和。建和二年,因病去世,谥号晋怀帝,在史书上的存在感比不过他的两个弟弟。】

听到天幕的话,永兴帝脸色倏变,悲从中来,眼泪冒出来从脸上划落:“两年,太子啊,你是让朕白发人送黑发人。”寿命何其短暂,他不接受。

太子心里也很难受。

殷璋半晌说不出话来,他已经尽量把太子的寿命往低了数,结果还是数多了。

大臣们面面相觑,太子的寿命确实太短了些,难怪他们会将“怀”字定为他的谥号。太子留下的子嗣年幼,即使占了大宗的名头,也压不住太子的兄弟们,主弱臣强,怪不得最后是太子的弟弟当皇帝。

【怀帝执政期间没有出色的政绩,和他父皇一样对内宽弘恭俭,施行仁政,对外体察民间疾苦,轻徭薄赋。较为出名的是他减轻赋税,将大晋的赋税,一股气减到三十税一。大家乍一听是不是感觉他是个明君,觉得他很爱民?】

永兴帝眉头皱起,天幕是什么意思,太子这还不够英明吗?

大臣们各自在心里揣摩天幕说这话的用意,有些心里有数的相互看了一眼,深呼吸一口气,等着天幕继续说下去。有些则是一脸不满,险些对天幕破口大骂。但凡天幕下一句说太子不是明君,他们都得抨击斥责天幕是歪门邪道、妖言惑众!

怎么,太子减税减到这种程度,天幕不加以赞赏,竟觉得他是错的?

难不成让百姓们不交税才叫明君?

百姓们不交赋税,不服徭役,这还叫百姓吗,干脆让他们来当官当皇帝算了。

太子同样不理解,天幕说他不好,他觉得有失偏颇,语气难掩委屈:“我知道百姓过的难,日子不容易,没有抗压能力,若是遇到灾荒年会活不下去,我正是知道他们的难处,体谅他们的不易才会减轻赋税,这还不够吗?”

在地里耕种忙碌的百姓,听到天幕说下一任皇帝会大幅度减税,个个喜笑颜开。

他们一辈子都在地里打转,只求能够安稳活下去,赋税交少一点,天灾少一点,地里粮食多长一点,管着他们的官吏是青天大老爷就更好了。

【怀帝时期,税额规定只有三十税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今年地里一共种出了三十份粮食,朝廷只会收走一份。怀帝减赋税的初衷,我相信他是为了百姓,但这里面可供操作的地方太多了。

他登基之初,在民间的名声很不错,但也只是听着好听,百姓们并没有得到什么实惠,或者说得到的实惠很少。】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怀帝减轻的赋税仅仅是田税,人头税非常严重,一点没减,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大晋赋税的大头是人头税。

大人小孩都得交税,如果一家有五口人,那么这五口人都得交税,而不是像很多言情小说写的那样,一家只用交一份税,或者是大人交,小孩子不用交。

之前热播的一部以种田为题材的电视剧,火到路边老太太都知道,里面女主角嫁人了,觉得婆家总是叫她丈夫去服徭役很不公,和公婆叔嫂争锋相对,想分家靠双手打拼过好日子。大姐,你分家了,你也得让你男人服徭役好吗,该交的人头税依旧得交,不分家大家凑在一起还能报团取暖。不过抛开事实不谈,剧情还是挺爽的,虽然逻辑是个硬伤。】

百姓们议论纷纷。

“什么是电视剧?”

“话本戏剧一类的东西吧。”有点见识的人说,“吴老爷上个月过寿,不仅发话说要减租,他还叫了戏班子唱戏,咱们不是都过去看了吗?天幕说的电视剧应该就跟唱戏差不多。要是能天天看就好了,贵人们就是会享受。”满脸回味。

“怎么可能让你天天看,你不种地干活了?”一句话把人拉回现实。

【另外,大晋对女性有特别的规定,14到29岁未出嫁的女性,一个人要交5个人的税。可见,古代剩女的日子不好过,交的单身税太贵了,谁单身的起啊。这才是逼婚的正确手段,没有直接来硬的,而是用收税来解决这件事。想单身你就交税,没有钱交不起税,那就没办法了,老老实实的嫁人吧,这比直接逼婚或者强行配婚高明多了。】

【当时大晋平均一户五口家庭的粮食收入为3000钱,有收入还得算开支,比如缴纳田租人头税、祭祀、人情往来、医药费、粮种饲料、农具,一家几口人吃的粮食、盐,穿的衣服,一年下来,百姓存不了几个钱。】

【没有代入感,你们就想想自己一个月工资3000,房贷车贷奶粉钱,还有你的吃喝穿用,你能存钱不?】

【大晋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民私有,耕者有其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可以买卖,就形成了兼并,地主豪强及商贾手中的地就越多。

农民卖了地变成佃农,地主对佃农的租额很高,高到十税五,地主却仅仅只需要向朝廷缴纳三十分之一的税。佃农不仅要给地主交租,还得给朝廷交人头税,你不一定有地,但你一定是个人,是人就得交人头税。

所以我才会说怀帝的政策,百姓没有得到实惠,受惠的是地主豪强。朝廷只管能够收到税,不会管这田是百姓的还是地主的。公赋既重,私敛又深,不外乎如是。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地主豪强抓住机会,不断兼并土地扩张势力。】

出身地方豪强的大臣们垂眸不说话,心里暗暗可惜,要是在位的是太子就好了,当今陛下强势,又有手腕,能稳稳压制住朝中大臣和地方豪强,太子则不同。

太子如同被惊雷击重,既震惊百姓要交如此多不同名目的赋税,又如拨云见日,明白天幕为什么会说他的政策只起到了一个宣传作用,民却无实惠。

永兴帝冷笑,太子的本意是好的,都是这些硕鼠扭曲了他的好意。

殷璋长叹了一声,还好这辈子他是皇子,衣食无忧。

他相信朝廷要一成,百姓们交的绝不止是一成,上上下下的小吏到官员都会拿一点。毕竟你不拿,我不拿,大人怎么拿?大人不拿,朝廷和皇帝怎么进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